多国强化芯片供应合作或将提高汽车产量拉动钢材需求

  一、全球加强芯片供应链合作  美国和欧盟在5月16日表示,双方将加强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链合作,作为与贸易和技术联合理事会(TTC)相关的合作议程的一部分。自2021年初以来,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链阻碍了多个行业的制造业生产。  一份声明称,美欧双方表示将“从指导原则、互补和联合行动以及合作等层面努力,以减轻风险,提高美国和欧盟供应链的恢复能力,同时承诺避免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因为贸易壁垒会对美国和欧盟的生产或出口机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实现更强大的芯片供应链,美国和欧盟表示,将推动私营部门努力提高半导体价值链的透明度,加强合作,建立一个用于调查和解决半导体供应链中断的早期预警系统,并通过推进共同的激励目标,遏制芯片生产补贴竞赛。  除了美欧加强芯片供应链合作外,全球其他国家也在为此而共同努力。外媒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和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在5月11日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两国将共同致力于创建有弹性、安全和可持续的半导体供应链,提高半导体供应链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投资。此外,日本和美国在今年5月初达成一项基本原则,将更紧密地合作建立芯片供应链,并将深化在建立2nm 等尖端半导体芯片供应链方面的合作。  二、芯片短缺影响全球汽车生产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了全球汽车行业,进而拖累了汽车用钢需求。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为8014.60万辆,同比增长3.1%,但比2019年下降13.1%。其中,中国2021年汽车产量为2608.22万辆(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略有差异),同比增长3.4%,比2019年增长1.3%;美国汽车产量为916.72万辆,同比增长3.9%,比2019年下降15.8%;日本汽车产量为784.70万辆,同比下降2.7%,比2019年下降19.0%;印度汽车产量为439.91万辆,同比增长30.1%,比2019年下降2.8%;韩国汽车产量为346.24万辆,同比下降1.3%,比2019年下降12.4%;德国汽车产量为330.87万辆,同比下降11.6%,比2019年下降33.1%;墨西哥汽车产量为314.57万辆,同比下降1.0%,比2019年下降21.6%;巴西汽车产量为224.83万辆,同比增长11.6%,比2019年下降23.7%;西班牙汽车产量为209.81万辆,同比下降7.5%,比2019年下降25.7%;泰国汽车产量为168.57万辆,同比增长18.1%,比2019年下降16.3%。  三、汽车芯片短缺缓解将利好汽车用钢需求  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于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逐渐恢复。  随着汽车芯片供应缓解,汽车生产将有所改善。标准普尔全球移动(S·P Gl obal Mobil ity)在3月份的报告中,将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汽车预测产量分别下调了260万辆,调整后的预测产量分别为2022年的8160万辆和 2023 年的 8850万辆。  尽管预期下调,但2022年和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均将高于2021年。以此预测为依据,并按照2吨/辆的平均汽车用钢消费量粗略估算,2022年汽车用钢消费量将较2021年增加291万吨,2023年汽车用钢消费量将较2021年增加1671万吨。但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2022年和2023年的汽车用钢消费量仍将分别减少2115万吨和7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