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媒体人走进宁夏 感受西北乡村振兴脉动

  新华社银川8月14日电(记者吴强)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港澳台办和中国记协组织的“乡村振兴看宁夏”主题采访活动7日至13日在宁夏举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10名记者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贺兰县和西夏区以及吴忠市红寺堡区参观采访,与当地干部群众互动交流。  采访第一站是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记者们实地探访这个地方如何从“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他们来到闽宁镇原隆村村民马燕家里。2012年,马燕全家从西海固地区移民到闽宁镇,当时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带孩子,日子很艰苦。2019年,马燕进入了闽宁镇禾美电商帮扶车间,很快就掌握了一系列操作技术,成为直播销售和讲解接待的能手。  “马燕一家生活的改善是移民致富事业的一个缩影。”香港中评网在报道中说。  当记者们来到红寺堡区时,看到这个有23万来自西海固地区移民的地区已拥有许多乡镇企业、新建的漂亮的乡村居民区和民俗旅游区。  在该区的弘德村实业有限公司,几十种畅销产品在展厅琳琅满目,有葡萄酒、枸杞饮料、黄花菜和苜蓿等加工品。所有这些都是由村里一家闽宁合作工厂生产制作销售,村民们就近上班。  在邻近的永新村,街道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每家每户又都“别有洞天”,有的简约现代、有的又不失复古风味,娱乐设施、家具家电、网络信号一应俱全,宁夏首个“智慧民宿”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就诞生于此。  《澳门日报》记者王维感叹:“印象里的西部乡村都与‘黄沙漫漫’‘土地贫瘠’这些词挂钩,但亲自来看,却会惊讶于这样的奋斗成果。”  采访过程中,记者们在灵武市白芨滩留宿。这个地方曾经因植被破坏而成为“不毛之地”,如今已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看着被植被束缚的“沙龙”,记者们体会了一把用干草制作草方格的劳动,并制作成视频发给亲朋好友。  一路上,记者们见到了不少支援宁夏建设的福建干部专家的身影。福建在闽宁镇挂职的副镇长李辉钦说,闽宁镇已拥有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光伏发电、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投资前景广阔,福建还愿意牵线搭桥,把台湾优质文创理念引入闽宁镇民俗设计中。  “我们参观的几乎所有乡村,都有闽宁合作的足迹,这种富裕省份对相对落后省份的帮扶对台湾受众来说非常新鲜,很有启发。”一位台湾记者说。  记者们还发现,一些港澳台人士也在积极参与宁夏的乡村振兴工作。宁夏大成永康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陈栢元是位来自台湾的宁夏女婿,6年来一直行走于山村阡陌,为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提供牛羊饲料科学配方及养殖技术,助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来自台南市的记者康明明眼中,女性对宁夏脱贫致富至关重要。“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创业基地,我看到许多妇女在政府帮助下努力工作,脱贫致富,这在所有地方都是非常难得的。看到她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很感动。”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