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往来韧性凸显 引领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日前,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发布了2021年中非经贸合作数据。据统计,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突破2500亿美元大关,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至此,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取得如此成绩难能可贵,彰显了新时代中非合作精神,体现了双方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不懈努力,展示了中非精诚团结、密切协作的兄弟情谊,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样板示范。  2021年,中国对非进出口贸易齐头并进,投资总体保持活跃,投资领域日趋广泛,结构不断优化,对非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凸显,整体合作层次有所提高。  中非各领域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自2018年开始,中非贸易总额进入上升期,2018年为2042亿美元,增幅达19.6%,2019年达2090.2亿美元,增长2.4%。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下,202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5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创双边贸易额历史新高。  中非贸易集中度较高。2021年,中国在非洲的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合计占中非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从中国进口商品最多的非洲国家依次是尼日利亚、南非、埃及、加纳和肯尼亚,合计占非洲从中国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南非、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和赞比亚,合计占非洲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1%。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继续保持中国在非洲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刚果(金)等五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中非贸易结构凸显亮点。中国对非出口主要集中在日常用品、医药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中国传统优势产品,而非洲对华出口产品主要是大宗矿产、能源,还有一些资源性产品。随着电商直播的发展,2021年卢旺达等非洲国家驻华大使通过网络直播带货,成功扩大了对华出口,中国消费者对非洲产品的兴趣正与日俱增。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马里的黄油、肯尼亚的红茶、喀麦隆的白胡椒、塞内加尔的花生、卢旺达的辣椒酱等商品都进入到中国消费市场,对非进口逐渐成为双边贸易增长的新亮点。  中国对非投资稳定有力。目前,中国是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2020年,尽管国际贸易与投资陷入低谷,但是中国对外投资逆势增长,对非投资流量达42.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6.1%,是2003年的56倍,充分体现了中非合作的韧性和互补性。  中非产业合作分布多元。2020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投资流量增幅均超过100%,特别是对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近年来持续提升。  合作项目综合效益显现。从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承包工程业务的领域分布来看,交通运输建设、一般建筑、电力工程建设是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合作的重点行业,2020年上述三大行业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占比68.7%,新签合同额占比71.9%。在非洲最大的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6个为中国企业建设,其中包括蒙内铁路、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等。中国的电力企业和电信企业也积极参与非洲电力生产建设和通信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东道国相关行业发展滞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