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科技行业持续了近20年的发展盛宴在2022年戛然而止,企业业绩低迷,股价暴跌,引发迅猛的裁员潮。从2022年末开始,各大公司裁员人数动辄上万,全球科创中心硅谷首当其冲。 2022年11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完成对推特的收购后,迅速启动裁员计划,裁员比例近50%,以求改善推特面临的亏损和债务问题。脸书母公司“元”公司为应对股价和收益双下滑以及行业困境,也宣布裁员1.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13%。进入2023年,美科技公司裁员潮愈演愈烈。新年伊始,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宣布计划裁员1.2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6%;微软表示将裁员1万人;亚马逊宣布将裁撤约1.8万名员工。3月14日,“元”公司宣布将启动第二轮裁员计划,进一步裁撤1万名员工,跃居裁员榜首位。据企业服务数据库公司Crunchbase统计,2022年,美国科技行业有超过14万名员工被解雇。美国Layoffs.fyi网站数据显示,今年截至3月14日,就有485家科技公司裁撤了13.8万个技术岗位。 高科技企业扎堆裁员绝非偶然。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通胀居高不下,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致使市场需求疲软,对科技行业股价和业绩造成巨大冲击。互联网企业所倚重的数字广告市场也不再顺风顺水。政府部门对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加强监管,针对广告追踪功能限制措施的推出,经济低迷导致广告商削减开支,都给以数字广告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带来严重打击。个人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下滑,使科技企业的处境更趋恶化,英特尔、微软等企业业绩深受影响,也间接影响其他科技企业的增长潜力。 缺乏规划和远见以及疫情期间盲目扩张等,是造成企业困境的重要因素。如“元”公司2022年底员工人数为8.6万人,环比增长20%,大约是新冠疫情之前规模的两倍。“元”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坦白”很有代表性。他表示,在新冠疫情之初,世界迅速向在线转变,电子商务激增导致收入大幅增长。“许多人预测,这将是一种永久性的加速。所以我决定大幅增加投资。不幸的是,这并没有按照我的预期进行……我错了,我要对此负责。” 大规模裁员标志着硅谷“美好周期”的结束,进入寒冬。目前的硅谷银行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硅谷银行在硅谷创投生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猝然倒地将产生深远影响。 硅谷企业历史上经历过数次起落。但此次祸不单行,银行业和科技企业双双“受伤”,与美国所采取的政策也不无关系。 地区动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已使美国高科技行业深受其害,而政府动辄以行政手段无端制裁商业企业,试图隔离和阻断高科技企业间正常和必要的国际商业合作,对硅谷企业带来深远而持续的负面影响。美联储2022年3月起连续加息,美元急剧升值,不仅在全球范围产生严重破坏性后果,美国自身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企业也或遭反噬。 硅谷银行关闭风波本身也将加剧市场对金融、创投行业爆发系统性危机的忧虑。长期以来,风险投资家和硅谷初创公司严重依赖硅谷银行获得贷款和融资。遭受惊吓之际,人们对硅谷银行的信任短期无法恢复,中小银行经营势必举步维艰。风险基金对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回报的高科技领域投资也将越发谨慎。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未来融资难度会急剧加大,造成新的科技企业裁员潮是大概率事件。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发生中小银行和初创公司倒闭潮,引发更广泛的震荡,动摇硅谷作为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的中心地位。 硅谷科技企业高管都意识到行业步入艰难时日的长期性。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科技产业进入凛冬非一日之寒。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其整体发展遇阻的趋势在2023年仍将持续,重回坦途道阻且长。